
日前,一场充满回忆的师友会在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温情重聚,8位艺术家共同带来“璃光共曜廿五载——现代玻璃艺术联展”。许多参展艺术家,曾受惠于杨惠姗、张毅两位师长的指导,特地来上海参展,投桃报李。
1987年,杨惠姗和张毅投身现代琉璃艺术,创立中国第一个琉璃艺术工作室——琉璃工房,它像粒种子在神州大地萌芽。千禧之交,在这对伉俪协助下,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创建玻璃艺术专业,这对伉俪在该专业授课并担任顾问。
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关东海教授作品
本次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关东海教授带领8位系出或任教于清华美院玻璃艺术专业的艺术家,在上海呈现33件作品,以此怀念已经逝世的张毅先生。关东海说:“清华美院玻璃艺术专业起初只是一个小工作室,张毅、杨惠姗两位亲临授课。当年条件简陋,但是当年一起工作的记忆历历在目,现在大家共同探索未来中国玻璃艺术发展的又一良好契机。”
青年女性艺术家刘雨作品《对鱼》
关东海《探索者》是一首献给作为地球高级生命的人类对宇宙探索的礼赞。作品以银锭榫构件连接出飞船般的结构形态,象征人类在探索未知时所展现的建造与构筑智慧。在作品中,嫁接了中国“榫卯”连接,让玻璃成为了木材一样的拼接构件,不仅是一种结构手法,更是一种象征——它让不同的形体得以组合为整体,正如人类以智慧与技术,将散乱的知识、力量与信念汇聚,构筑出通向宇宙的航道。
西安美术学院的石成作品,灵感多来自西安的碑林
马小生《广场舞——青衣》利用玻璃铸造工艺特点,并结合《山海经》异兽来诠释实物的交替变迁,让人们对自然产生更多思考,他让玻璃打出了扭结;西安美术学院的石成作品,灵感多来自西安的碑林,他借由残缺的碑文,展现了岁月在石刻上所留下的深刻痕迹。
观众观摩马小生《广场舞——青衣》
青年艺术家刘雨《对鱼》源于对中国民间祈福文化的再解读,双鱼、瑞兽、福木等传统吉祥图案,所承载的不仅是装饰性的视觉符号,更承载着最质朴的价值观,是人们对平安、富足与守护的朴素而坚定的愿望表达。
青年艺术家刘雨作品
李静用玻璃烧制出了太湖石的样子,文人石被从原始的自然环境中剥离出来,放在精雕细琢的纪念碑式基座上,他将文人石视为“文化符号”,用玻璃、树脂和人造钻石制作出具有强烈工业特征和未来主义色彩作品。
李静用玻璃烧制出了中国太湖石
策展人、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创始人杨惠姗相信工艺美术需要传承,她说:“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特别呈现关东海教授及其带领的年轻艺术家,为观众带来25年的辛勤耕耘成果。展览不仅展示了技艺的传承,更展现了年轻一代创新的活力。”
策展人、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创始人杨惠姗(中间戴眼镜者)发表感言
富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